北京东方舞台科技有限公司
CN|EN

News Bulletin
新闻快报

揭秘: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音响设计

发布日期:2020-08-07 00:00:00点击次数:1028发布者:

 

 

2019年12月19日20时,“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及澳门各界代表观看了这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演出以“濠江情,中国心”为主题,共分五个章节。晚会综合运用领唱、合唱、舞蹈和情景表演等多种表演形式,以舞美、灯光、音响、视频等多种舞台技术手段,呈现出恢弘壮丽的舞台效果(见图1),展现了澳门自回归以来的斐然成就。

 

 

图1 文艺演出现场 

 

1 现场情况及总体要求

由于演出场地体育馆,需要在场地内搭建舞台、乐池和观演区。舞台总宽53 m,其中台口宽度40 m,总高18 m。在舞台前搭建的500 ㎡乐池,可容纳交响乐队、民乐队和电声乐队在此演奏。场地内搭建有观众席和VIP观演区,见图2。

 

 

图2 场地内的布局

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包括独唱、领唱与合唱、朗诵、讲述、音乐小品、南音、粤剧、无伴奏合唱(阿卡贝拉)等。其中,200多人组成的大型合唱队分立于舞台内两侧;参与独奏、领奏、伴奏的乐器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古琴、中国大鼓、琵琶、竹笛、南音乐队等不一而足;根据不同节目的安排,还有相应的各种特殊音效插播。

 

导演组对音频系统的总体要求是:在保证舞美效果的同时,保证声音的效果,体现澳门梦、人文风貌,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所有这些都给现场声音的拾取、扩大、电视声音的播出带来巨大的挑战。负责本次音响整体制作的是北京天韵星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音响团队(见图3)。该团队曾经多次承接国家级重大活动的音响制作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特别是助力庆祝建国70周年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战经验。下面,笔者概述音响系统框架,并根据参与本次演出的工作体验,重点介绍现场乐队声音混合和播出声音混合的思路、实施和体会,与读者分享。

 

 

图3 音响团队(前排左三起:季皓玮、许勇、马文钊、马昕、肖海宝,后排左二起:李涛、沈恬)

2 系统设计思路及架构

本次演出如前所说,特别之处在于几个不同类型的乐队融合在一起,再加上合唱和各种表演,输入通道达到近300路。音响团队在前期的准备中,与音乐家和作曲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了解了各个乐队在演奏中的特点与风格。

 

为了满足各方需求,又避免将整个系统的架构过于复杂,在设计之初就定下了分级控制的策略,即将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的拾音传声器汇总到一张调音台里,由一位音响师(笔者)进行调整、处理、混合;然后把混合好的信号和各个编组信号(如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民族弦乐组、弹拨组、吹管组……童声合唱组、成人合唱组等)分别送到现场扩声调音台(PA)、舞台监听调音台(Monitor)、播出调音台(OB)、各调音台的音响师对这个混合信号或编组信号以及由音分送到各自调音台上的独唱、独奏、电声乐队等其他声音信号再进行调整混合,最终送到现场扩声音箱、监听音箱、播出端。该方案既分工清晰,又需要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完成演出的最终呈现。

 

PA调音台选用2台SSL Live550,一主一备;乐队混音调音台选用1台Digico SD7 Quantum,Monitor调音台选用1台SSL Live200,OB调音台选用2台Digico SD5,一主一备;各种有线、无线传声器共212支。

 

3 现场扩声系统

为了在扩声中获得较好的拾音效果,并且保证播出端的信号足够干净,在开始的音响设计阶段,针对主扩音箱的选型及位置进行了反复考量,最终选用了在国庆70周年庆典天安门广场上有出色表现的d&b GSL系列音箱作为主扩音箱,每侧12只,吊挂在乐池上方两侧(见图4、图5);每侧地面上搭配3只SLSUB超低音箱。

 

 

图4 主扩音箱的吊挂位置

 

 

图5 主扩音箱

d&b GSL音箱具有极佳的全频段声音控向能力,可以根据需求,将声音的能量投送到需要覆盖的区域(观众席),而在其他区域声音泄露很少,这使得其背后、下方声音很“干净”,有利于乐池和舞台上的拾音。籍由d&b的计算机的计算软件ArryCalc及其独特的AP(array processing)处理功能进行声场设计(见图6、图7),使得观众席的声音覆盖非常均匀,声场的不均匀度控制在6 dB之内。

 

 

图6 d&b ArryCalc计算

 

 

图7 AP处理

在排练后期的整改中,因观演关系的调整,场内VIP观演区向舞台方向前移了10 m,这就超出了原设计中主扩音箱的覆盖范围,而顶棚吊点都已被其他工种占满,主扩音箱无法更改位置。为此,在舞台两侧字幕屏外,每侧加装了4只d&b J8音箱,在乐池前加装了4只L-Accoustic X8音箱(见图8),用于补声,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图8 乐池前补声音箱 

4 现场声音的调整

本次演出中,笔者主要负责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与合唱团的拾音和调音工作。下面重点阐述工作当中的思考、做法及从中获得的体会。为便于理解、叙述,下面把交响乐团称为西乐团,把民族管弦乐团称为中乐团。前面讲过,本次演出在乐团配置上的最大特点是将西乐团与中乐团的联合演奏,西乐团位于乐池的左半部分,低音弦乐(大提琴、倍大提琴)位于中间偏右的区域,中乐团位于乐池的右半部分,西乐、中乐团共用低音弦乐声部和打击乐声部。

 

合理的传声器设置是声音拾取的必要前提,也是乐队、合唱扩声的重要基础,限于篇幅不在此一一赘述,今后可另行撰文与读者探讨。笔者在此想重点探讨中西乐团联合演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混合乐团,必然也就形成了西方交响音乐与民族交响音乐的混合音色,这是笔者从事扩声工作以来首次遇到的情况,也引发了对联合乐团混合音色以及声部平衡的思考。

 

西乐团里提琴均为板振动乐器,中乐团里胡琴均为皮膜振动乐器,两者的音色差别很大,因此,不能也不可能做简单的音色融合。在排练和彩排过程中,通过仔细分辨各个乐曲不同段落的配器方式,同时利用排练休息的时间阅读总谱,清楚地了解了不同作品在不同段落中提琴与胡琴的主次关系。例如,在《乘风破浪再出发》的作品中,第一段主歌中是胡琴的伴奏比较突出,而提琴的演奏很短促,音量也较弱;而第二段主歌里变为提琴较强演奏的长音及伴奏,胡琴演奏则处于弱势地位。在了解作曲家意图的基础上,便可更好地平衡提琴与胡琴两种音色的关系。

 

在对弹拨乐音色的处理方面,西乐团里除竖琴以外没有弹拨乐声部,而中乐团里有庞大的弹拨乐声部,乐器组成也非常丰富。因此,中乐对西乐形成了很好的音色补充,在调音上也没有形成过多的矛盾。例如,在《莲成一家》这首作品中,间奏段落有大量的民族弹拨乐器的使用,柳琴、琵琶、扬琴的细密轮奏,顿时使作品呈现了浓郁的东方韵味。

 

对于中乐团里的吹奏乐器,笛子声部、唢呐声部在这台演出中更多地承担了演奏中国传统曲目的任务,并没有和西乐团里的木管、铜管乐器在音色上发生冲突。笙在音色上具有良好的融合性,即使在混合乐团中,笙的和声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总之,对于联合乐团的混合音色,习惯遵循的原则就是,当作品整体风格偏向西乐,就以西乐团为主,中乐团用以补充中国音色;当作品整体风格偏向中国传统,就以中乐团为主。例如在《濠江雄风》作品中,中国武术以及中国独奏乐器有着重要的展示,作为伴奏的乐曲,以中乐为主,大段地出现《将军令》的音乐片段,将中国武术的磅礴气势烘托得淋漓尽致。按照上述原则对乐队与合唱进行调整,在现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PA和Monitor调音师都使用了笔者送出的混合信号而未用编组信号。

 

5 播出声音的调整(OB)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的声音质量以及传输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在电视机前听到的声音有了新的期待。特别是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乐队的夏天》等音乐类栏目的热播,对电视伴音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人们不但要看到好的画面,还要听到好的声音,直播节目也是如此。因此,对播出的声音进行单独的制作调整,而不是从现场扩声直接分信号,已是一种流行的模式。本次演出由中央电视总台对海内外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

 

播出声音的调整,是应该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完成,但现场能提供给播出声音制作的房间很不理想,一是小,二是房间形状不规则,三是光板墙面对声音的反射很厉害,四是距离扩声现场很近,隔音效果不好。

 

针对这些问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房间进行了一些物理的改造。通过项目经理马文钊的协调,对房间做了改造,先沿着不规则房间的墙壁且距离10 cm的位置围了一圈较厚的舞台用天幕黑布,在其上面再复一层黑色的丝绒布,这样起到了一定的吸声作用,减少了不规则墙壁所带来的过多的高频反射的无序性。同时,在离顶部天花板20 cm的位置处附上一层厚的黑天幕,这样就比较好地抵消了房间外因扩声所带来的低频能量的干扰。通过这样的改造,房间的声音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进,特别是高频部分的镶边没有了,外面扩声的共振也减小不少。

 

物理空间处理好后,需要解决的是现场听感与播出听感不同的问题。这是一个播出调音师所面临的挑战,本次演出尤其如此。由于三个乐队由左至右分别是交响、民乐、电声,导致现场交响乐队的直达声集体于偏左的方向,民乐的直达声集体于偏右的方向,电声乐队的直达声在右侧角落里。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因为舞台台口宽度达到40 m,因此,左右主扩音箱之间的距离也在此宽度,所以,现场PA调音师为了综合直达声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宽距离的音箱产生的声场宽度,乐器的声像定位(pan)并不是打到极左或极右,许多乐器角度都非常小,现场听感合适,但到了播出这里声场一下子变得窄了,立体的纵深感也没有体现出来。如何解决播出中声场的立体感、层次感是笔者面临的难点,经过反复分析思考,采取了如下的解决措施。

 

(1)增强信号提高信噪比解决声场纵深感和饱和度。

首先,在输出总母线上加了Neve的PORTICO IIMBP,利用其优越的压缩和声场提升功能加大信号、加宽空间宽度和声场纵深。

其次,运用大量的带通滤波器提升人声的信噪比。由于传声器使用量大,每个篇章的节目基本都由若干个节目串联而成,再加上80人的大型交响乐队和60人的民乐队,如果不做一个适当的取舍,那播出的人声就会空掉。所以,需要合理运用带通滤波器提高人声传声增益,以减少环境噪音带来的干扰。

 

(2)重新摆位各个编组信号的声相,并根据自己对于节目的理解,集合其他单声道乐器音源做二次混音。

对于整体乐队来讲,合理的声像定位(pan)可以拉开有效距离,对于部分声部增加一定量的延时,从而增加乐队层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请乐队调音师在使用乐队混合调音台送给播出的14对立体声编组信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位置的拾音传声器,对编组信号加入不同的时间延时,以增加整个乐队的纵深感,最终能用非常清晰且层次分明的音源来完成最后的合成。总体来讲,声场的扩展和纵深不单单可以靠调整声像(Pan)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对各种音源的调整响度和插入空间、时间等因素来实现。

 

(3)合理运用监听环境

与许多录音室一样,放置至少两对不同型号的监听音箱进行工作。一对是Genelec 8350,作为主监听,一对CLA-10(白盆)作为比较监听。主监听作为近场监听,由于摆放的位置稍微靠中,所以又把它作为单声道信号处理监听。根据经验,不是一味的扩宽声场就会达到提升音质的作用,有时恰恰相反,由于多声源的叠加会引起令人烦恼的相位问题,如果始终用过宽的立体声作为参考混音的话,一旦变为单声道部分音色会突然消失。

所以,一般的用法是先用主监听混录,再用立体声来比较,并且来回切换。综上所述,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较好地完成了此次播出的声音制作。

 

6 总结

对于如此高级别、大规模、庞大复杂的演出,除上述涉及的技术层面外,与各方面的协调沟通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在特区工作,情况就更复杂,除协调如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澳门特区等相关政府部门外,还有海关、边检、签注等工作,头绪繁多,流程复杂。这就要求协调人必须既要精通设备配置、声场的覆盖等音响技术问题,又有组织带领技术团队的综合协调能力。

此次演出的项目经理由音响师马文钊担任,由于其在前期及整个过程中认真细致的准备和出色的协调沟通能力,致使音响团队工作进展顺畅,各方面配合度极高。音响技术团队作为首个进场施工的技术组别,其高效的工作风格为后来的系统调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舞台、音响、视频、灯光等多专业的协调,以及与晚会内容的深度融合,保证了晚会现场和电视转播的整体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多元的舞台演出,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选自《演艺科技》2020年第1-2期  沈 恬,季皓玮《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音响系统的设计及实施》,转载请标注:演艺科技传媒。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演艺科技》。

下一篇:130000㎡!就在光明!深圳北部文化地标崛起!